|
||||
|
|
|
|
|
|
科 別:夾竹桃科 Apocynaceae |
||
學 名:Alstonia scholaris (L.) R. Br. |
||
英 名:Palimara alstonia |
||
別 名:乳木 |
||
原產地及分布:印度、馬來西亞、菲律賓、爪哇 |
||
小秘密 |
||
我是夾竹桃科的植物,枝葉折損的地方會分泌有毒的白色乳汁,千萬不要攀折我,更不能接觸你們的皮膚哦! |
||
小檔案 |
|
|
常綠大喬木,樹形高大筆直,灰褐色樹幹上佈滿明顯的皮孔,為樹體對外行交換氣體的通道。側枝輪生於節上,層次分明,呈自然塔形。葉片光滑,革質,深綠色有光澤,不易落葉,4至10片輪生, |
||
倒披針形,全緣,測脈30∼60對,平行。春末夏初開花,聚繖花序,花朵淡黃綠色,具特殊異味,可吸引許多昆蟲訪花。莢果長棒狀,圓柱形,褐色,成熟時開裂。種子茶褐色,細長,兩端有白色軟毛,可隨風散佈至各地。繁殖可用種子播種 |
|
|
或扦插。 樹姿雄偉,對環境適應力強,為國內行道樹、庭園樹的新寵。生長迅速,材質鬆軟細緻,可做為黑板、合板、木箱的材料。 |
中 名:九重葛 |
|
|
科 別:紫茉莉科 Nyctaginaceae |
||
學 名: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 W. |
||
英 名:Paper Flower、Bougainvillea |
||
別 名:南美紫茉莉、三角花、三角梅 |
||
原產地及分布:南美巴西、秘魯、阿根廷 |
||
小秘密 |
||
小朋友常常指著我說:"哇!妳紅色的花開得好漂亮喔!"...因此,我一定要鄭重的說明,其實那是我的苞片,我真正的花可是很小的。 |
||
小檔案 |
|
|
四季開花,花期一個月以上。花朵長筒狀,黃色,著生於苞片的中肋基部,花小並不顯眼。主要是觀賞花苞部分,苞片三片合生,質地很薄有如紙張,因此又被稱做「Paper Flower」。 |
||
觀賞價值極高且枝上有銳刺,可種在牆邊當護圍植物,但是目前已育出無刺的品種。耐修剪,常被修剪成盆栽或各種動物的造型。 |
中 名:朱槿 |
|
|
科 別:錦葵科 Malvaceae |
||
學 名:Hibiscus rosa-sinensis L. |
||
英 名:Chinese hibiscus、Rose-of-China |
||
別 名:扶桑、日及、大紅花、赤槿 |
||
原產地及分布:中國大陸 |
|
|
小秘密 |
||
我的花形很奇特有趣,花柱長長的伸出花瓣外,前端有鮮黃色的花藥密佈在四周,而柱頭五出,有如五個可愛的朱紅色小吸盤。 |
||
小檔案 |
|
|
花朵紅色,自葉腋抽出,大而顯眼,每個葉腋只生一花,有長花梗,子房基部為蜜源所在,可直接吸食。朱槿是典型的熱帶花卉,它是夏威夷的州花,也是馬來西亞的國花。 |
||
園藝品種很多,有單瓣、捲瓣、重瓣、粉團,花色則有紅、黃、橙等色,台灣全年都是朱槿的花期。
喜歡日照充足的環境,全日照最佳,半日照也勉強可以接受,因此常被當作綠籬栽植。開花雖多,結子卻少,多用扦插法繁殖。根、莖皮、葉片及花朵皆可入藥,具有消炎解毒、通便、調經及止血之效。為高雄縣的縣花,也是各科蝶類都喜歡的蜜源植物。 |
|
|
|
科 別:柏科 Cupressaceae |
||
學 名:Juniperus chinensis L. var. kaizuka Hort. ex Endl. |
||
英 名:Hollywood juniper、Dragon juniper |
||
別 名:龍抱珠 |
||
原產地及分布:中國大陸及日本 |
|
|
小秘密 |
||
我的枝條有些微旋捲性,而且向上盤曲,就像「龍抱珠」,所以他們都叫我為龍柏。我的身上還有一種特殊的芬芳氣味,有空來聞看看! |
||
小檔案 |
|
|
常綠小喬木,株高5∼10公尺,樹冠斜尖塔形或圓筒形,枝葉青翠,側枝長大時成螺旋狀伸展。葉有二形,幼樹期的葉為針形葉,3葉輪生,而成株呈鱗片狀,十字對生成,排列緊密,先端鈍或微尖 |
||
。鱗葉有水懸浮劑,有抑制肉腫、及肉瘤腫瘤的壞死作用。雌雄異株,有時同株;四月開花,雌花頂生於小枝,淡白綠色。毬果近圓形,肉質,初時為碧綠色,成熟時為褐色,略被臘質,內有種子2∼3粒。繁殖主要採扦插法。 龍柏樹形非常優美,為圓柏之變種,性喜溫暖的環境,常被用在公園綠化或庭園美化,被視為世界上最佳庭園植物之一。龍柏的枝幹,常為廟中檀香代用品。 |
中 名:馬拉巴栗 |
|
|
科 別:木棉科 Bombacaceae |
||
學 名:Pachira macrocarpa (C.&S.)Schl. |
||
英 名:Malabar-chestnut、Pachira nut |
||
別 名:大果木棉、美國花生 |
||
原產地及分布:熱帶美洲、墨西哥 |
|
|
小秘密 |
||
我的名字是直接由英文名字翻譯過來的(Malabar chestnut),早年被引進台灣,是要作經濟果樹栽培的,但是並未成功。 |
||
小檔案 |
|
|
樹皮平滑,呈青綠色;樹幹基部肥大。掌狀複葉互生,光滑無毛,小葉4∼7枚;葉柄膨大,葉柄折斷處有自我修復而膨大的現象。花期5∼6月,花瓣5枚,線形,淡白綠色,大而美,於葉腋間單生 |
||
,狀似慧星的尾巴。雄蕊為白色絲狀,約200∼250枚,基部合生為筒狀;雌蕊一枚,柱頭5淺裂,呈圓錐形。果熟期較長須8個月以上,果實為木質的蒴果,近黃色,大小如番石榴,頂端稍尖,表面有5條線,成熟時自線處裂開,裡面有棉花及數十粒造型可愛的種子,這些種子掉落地面後,很快就會發芽,很適合直接種在小花盆裡欣賞。種子炒熟,味道像花生,香脆可口,但是已經發芽種子不可食用。 成株樹冠優美且生性強健,耐陰性亦佳,為重要的觀葉及庭園造景植物。幼株可將3∼5株結辮成型或彎曲造型,可增加觀賞價值。 木材可供作木漿及紙漿原料。種子可製罐頭。葉子為製作葉脈標本的良好材料。 |
中 名:桑樹 |
|
|
科 別:桑科 Moraceae |
||
學 名:Morus alba L. |
||
英 名:Mulberry |
||
別 名:小葉桑、白桑、鹽桑仔、蠶仔桑 |
||
原產地及分布:中國 |
|
|
小秘密 |
||
小朋友,你們對我一定不陌生吧!我的葉子不但可以用來養蠶寶寶,我的果實還可以生吃和釀酒喔! |
||
小檔案 |
|
|
多年生落葉喬木或灌木,多分枝,枝條下垂,小枝光滑無毛,具多數淡灰黃色皮孔,莖葉有白色乳汁。單葉互生,卵形,有鋸齒邊緣,逆摸葉面會有粗糙感;幼年期的葉身會有3∼5深裂。雌雄同株或 |
||
異株,花單性,由新葉腋伸出,於早春發芽時同時開花;雄花下垂性葇荑花序,早落;雌花穗狀花序,花被倒卵形,花柱延長,柱頭二裂。授粉後,整個雌花序發育成的聚合果稱為桑椹,也稱為桑實、黑椹或桑棗,圓柱狀,每年四、五月成熟,紫色至黑色,含維他命A、C,可生食、釀酒或製成果醬及蜜餞。 桑苗可用種子或扦插、嫁接育成,適於庭植或大型盆栽。全株可當藥用,有解熱、鎮咳、消痰等效。為荒山造林樹種,葉子可以養蠶。 |
中 名:茄苳 |
|
|
科 別:大戟科 Euphorbiaceae |
||
學 名:Biscofia javanica Blume. |
||
英 名:Autumn maple tree、Toog tree |
||
別 名:重陽木、秋楓樹、加冬、胡楊 |
||
原產地及分布:華南、印度、馬來、臺灣 |
||
小秘密 |
||
我的壽命很長,生命力也很強,我的親朋好友動輒都是百年老樹唷,有的在鄉里中還被奉為樹頭公呢! |
||
小檔案 |
|
|
常綠大喬木,生活力、抗病力強,又名「重陽木」。老樹幹具有瘤狀突起,樹皮赤褐色,有片屑狀剝落。葉互生,具長柄,為三出複葉,小葉橢圓形至長橢圓形葉端尖,葉緣有鈍鋸齒。 |
||
雌雄異株。圓錐花序腋生,花期 1∼3月,花很小,黃綠色無花瓣;雌花序分枝稀疏,雄花序密集成圓錐形。5月至翌年3月結果,漿果球形,熟褐色,味甜可食,鳥類喜食;漿果可用鹽或糖醃漬,亦可釀酒。幹枝粗大,枝條開展,樹冠圓蓋形,可作庭園樹及行道樹。心材紅褐色,質地細緻堅硬,可用於建築橋樑或器具。根、樹皮、嫩芽、葉及果實可入藥;嫩葉可作茶之代用品。 |
中 名:粗肋草 |
|
|
科 別:天南星科 Araceae |
||
學 名:Aglaonema spp. |
||
英 名:Aglaonema、Chinese evergreen |
||
別 名:廣東萬年青、萬年青 |
||
原產地及分布:中國廣東、菲律賓 |
||
小秘密 |
||
成年的我也是能開花的,而且為佛焰花序,但是自從我被引進到台灣來之後,不知道為什麼我就很少開花了。 |
||
小檔案 |
|
|
多年生草本植物,約有50餘種。株高約30∼50公分。葉具長柄,且葉形極富變化,有長橢圓形、長卵形或披針形,葉面亦隨品種而變化,常有不同的銀色或白色斑紋鑲嵌。漿果橙紅色。生長緩慢 |
||
,且耐陰濕性強,喜高溫,極適於本省氣候,可作室內觀葉盆栽利用。 全株有毒,誤食莖葉,會造成口舌發炎、胃痛、腹瀉等症狀。汁液會使皮膚發癢。 |
中 名:黛粉葉 |
|
|
科 別:天南星科 Araceae |
||
學 名:Dieffenbachia maculata Schott |
||
英 名:Dumb canes |
||
別 名:廣東萬年青、啞巴樹幹、啞蔗 |
||
原產地及分布:巴西 |
||
小秘密 |
||
我的莖節與白甘蔗長得很像,可是莖汁有毒,不小心誤食或沾及唇舌,會使舌頭紅腫劇痛而無法發聲,因此我又被稱為「啞巴樹幹」或「啞蔗」。 |
||
小檔案 |
|
|
黛粉葉是由屬名Dieffenbachia音譯而來,屬名原是1830年奧地利的一位宮廷園丁的姓氏,本屬植物約有30餘種。多年生草本植物,不分枝,株高30∼90公分。莖直立,節間短,莖節明顯。 |
||
葉片大型,長橢圓至卵狀橢圓形,頂端葉 片叢生,葉柄基部呈鞘狀;略波狀緣,葉面泛佈各種乳白或乳黃色斑紋或斑點,依葉面白斑分佈的不同,有噴雪、夏雪、乳斑等不同的品種。成株於秋季會開出佛焰花序,總梗自葉鞘中抽出,佛焰苞常呈橢圓狀披針形,但於本省栽種者甚少開花。漿果橙黃或黃綠色。全株有毒,莖部毒性甚強,觸及皮膚會發癢紅腫,若誤食會喉部刺痛、嘔吐、腹瀉。繁殖可用扞插或分株法,每年秋末或初春是最佳的扞插時期。 |
|
||
科 別: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|
||
學 名:Ipomoea batatas (L.) Lam. |
||
英 名:Sweet Potato |
||
別 名:蕃薯、甘藷、紅薯、地瓜、甜薯 |
||
原產地及分布:南美熱帶 |
||
小秘密 |
||
我的塊根貯存了多量的澱粉,且具有維他命A及C,為重要食用作物之一,可蒸、煮、烤、炸或直接食用,均香甜味美。 |
||
小檔案 |
|
|
莖長,匍匐地面,但亦有叢狀及中間型。葉心型亦有深裂品種。塊根富含澱粉可供各種食品加工,在工業上可供製酒精用。甘藷塊根經製簽可供做飼料,莖葉蛋白質含量豐富,可煮食或供養豬用。 |
||
甘藷適合氣溫較高的環境,因此熱帶、亞熱帶、溫帶南部廣泛栽培,可利用種藷育苗或蔓莖扦插。本省栽培主要分布於中、南部諸縣,為次於水稻的重要食用作物。 |
中 名:孤挺花 |
|
|
科 別:石蒜科 Amaryllidaceae |
||
學 名: Hippeastrum hybridum Hort |
||
英 名: Dutch amaryllis |
||
別 名:喇叭花、百支蓮、朱頂紅 |
||
原產地及分布:南美洲 |
|
|
小秘密 |
||
雖然我的鱗莖像洋蔥一樣粗大,可是不但不能吃,還有毒哦!但是由於裡頭含有石蒜鹼,所以常被抽取出來以供藥用。 |
||
小檔案 |
|
|
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,鱗莖外皮黃褐色或淡綠色。葉片基部叢生,長帶形或長橢圓形,兩側對生,鮮綠而有光澤,或中肋綠白色。花期冬至夏季,繖形 花序,頂生3∼6朵花,花被裂片6枚花冠形狀像 |
||
喇叭,開於粗狀花莖的頂端;花色多樣,有紅、橙、桃紅、白及紅白相間乳白或具深淺色調、斑點、條紋等變化。蒴果肥大,內有黑色薄膜狀種子。種子熟黑色。可做切花花材、花壇佈置或盆栽。鱗莖含有石蒜鹼,有毒,家畜或幼童誤食,會引起嘔吐、昏睡、腹瀉。 |
中 名:麒麟花 |
|
|
科 別:大戟科 Euphorbiaceae |
||
學 名:Euphorbia milii Desm. |
||
英 名:Bojer spurge |
||
別 名:麒麟木、花麒麟、番仔刺、虎刺 |
||
原產地及分布:馬達加斯加、墨西哥 |
||
小秘密 |
||
雖然我的莖幹粗肥有溝,還長滿了硬刺,好像全副武裝的鐵甲戰士,可是我的苞葉可是很小巧可愛的唷! |
||
小檔案 |
|
|
莖幹長滿了硬刺,除了近頂端的刺偏紅之外,其它的部分近黑色。葉片倒卵形,叢生枝條上端。花期長,全年均可開花,但主要集中於夏秋兩季。我們一般所稱的花其實是他的苞葉,呈現磚紅色,另外 |
||
黃色極為罕見,苞葉形狀非常特別,有點像漏斗但卻更像塗有口紅之唇印;麒麟花真正的花並不顯眼,位於苞葉中間,花色為橙色或黃色。喜歡陽光,充足的陽光會使它開花茂盛。非常耐旱,但不耐溼,須栽培於排水良好的土壤。全株有毒,乳汁毒液最強。繁殖可用扦插或播種。 |